欢迎光临山西大学君宇网!
心海领航
您的位置:  首页» 心理健康» 心海领航
别让病耻感成为你的枷锁

大学生本应是最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群体,然而,许多学生因为压力、挫折深受抑郁、焦虑情绪的困扰,这种情绪长久得不到排解,可能会导致状态更加消极,最终发展成心理疾病。

当前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几乎每个学校都配有心理咨询室和专职心理咨询师。然而,其实很多人非常需要专业的帮助,但却不敢主动去寻求帮助,担心如果去接受心理咨询会留下“不良记录”,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对于他们而言,有一道关卡始终迈不过去。

这只拦住无数人的“大象”,叫作病耻感。

6650b1b004e54c0c8c57871dcedc3607.jpg


病耻感,是对疾病的一种负性情绪,伴随它的,是对疾病负面、污名化的评论。是指个体内化了公众对自身疾病的消极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形成自我偏见和歧视的现象。病耻感使得个体自身对自己具有负面评价,认为患有此类疾病的自己受到歧视是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正像他人描述的那样,因患病而没有价值。病耻感的可怕之处在于,无论这些偏见与歧视来自于他人还是自己,都会阻碍自己直面心理问题,使生理和心理都被伤害得更久。

病耻感作为一种负性情绪体验,产生原因和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疾病症状等相关。低自尊和低自我效能者在面对患病的应激时,更容易表现出负性情绪体验。

近些年来,心理疾病污名现象在心理康复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例如,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对心理和行为疾病患者康复的最大阻碍是社会施予他们的污名和与之相连的歧视。美国精神健康自由委员会也认为,心理疾病污名是患者获得高质量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障碍,减少污名应是改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质量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我们的文化中,常常会把心理问题与个人的精神素质联系起来,认为患上心理疾病就是“心理素质差”,甚至贴上“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的个人标签,这种文化中对疾病的污名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耻感。

不就是心情不好嘛,有啥想不开的

就这?太脆弱了吧!

有手有脚怎么就当上废物了!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比如考试失利、失恋、事业等等,这些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但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可能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会带来躯体化症状。

偏见,很多时候就是源于我们接触到的信息过于片面或歪曲,而且还容易产生刻板印象,作出错误的判断和论断。但当我们更全面、更深层次的了解时,误解就可以逐渐得到消除。

心理疾病去污名化,你我都是责任人。




相关附件: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Copyright © 山西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0351-7010200 Email:xuegongbu@s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