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西大学君宇网!
心海领航
您的位置:  首页» 心理健康» 心海领航
走出“学习高原期”

高原现象是登山中常见的衍生品:刚开始登山时,人们的速度总是很快;随着高度不断增加、体力不断消耗,速度也会随之减缓;攀登到5000米以上的高度时,由于体力不支、高原缺氧等原因,想要再上新的高度则十分困难,甚至有上不去、马上就想躺下等念头,这就是登山运动中的高原现象。

626d88b35a5f46b180addfdd106c8774.jpg

引申到心理学领域,也就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都遇到过的情况。考试前若给三天的复习时间,前两天我们会觉得在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方面有不小的进步,但第三天就觉得进步很微小,甚至学不进新东西,即知识水平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停滞不前或退步。这种现象,心理学中叫做“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经历的四个时期之一。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开始期、迅速提高期、学习高原期、克服高原期四个阶段。

其实,“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成绩还是会提高。但有的同学不明就里,对“高原现象”的出现产生强烈情绪,又哭又闹,甚至丧失自信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并不可怕,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1)学生面对的学习任务难度变大。在初高中阶段知识相对简单使用的学习方法也相对单一,重复训练,强化记忆,成绩就会有显著提高。而大学知识难度加大,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更需要学生加大努力程度,并改进学习方法。(2)学习效果的呈现和努力付出的回报有个时间过程,需要一个配酿期、潜伏期。老师上课的感觉也是这样,一个章节很难,认真上完进行测试,发觉学生考得很糟,反复再测,依然如故,如果选择继续上新课,一段时间回头复习,却发现学生掌握得并不差。

主观方面:(1)学生预期过高,未找准自己的位置。随着学习任务难度加大,在努力程度一定、学习方法不变的前提下,较高的动机水平往往效果不佳,致使预期越高,失望就越大。(2)生理与心理疲劳的累积。不少学生整天熬夜、拼命做题,希望取得优异成绩。这样,身心俱疲,再加上与期望有差距,就愈加着急,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浑身没劲,越学越糊涂。

那么,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高原现象”时,应该怎样做才能跨越这段时期呢?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要劳逸结合,切记把时间塞得满满的,使得自己继续深陷疲劳,每周可安排至少一晚彻底放松,看电视或者上网。

第二,改变认知,正确认识。我们要知道高原现象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只是你一个人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必对此过度焦虑。

第三,改变学习方法,遵守一定的学习规律,采用灵活机动的学习策略。

第四,注意突破思维定势,把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有效地结合使用。

最后,希望我们大家都可以正确认识“高原现象”,走出“学习高原期”,在期末考试周都取得好成绩!



相关附件: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Copyright © 山西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0351-7010200 Email:xuegongbu@s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