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西大学君宇网!
心海领航
您的位置:  首页» 心理健康» 心海领航
可爱侵犯,看见可爱的就想rua

网络上看到波吉王子和熊猫花花的视频时,满屏都飘着“啊~好可爱,好想摸两下”的弹幕;生活中看到猫猫狗狗时,脑子里会冒出“好可爱,好想rua它”的想法;就连看到可爱的小朋友,甚至是可爱的大人,也会忍不住想要捏一捏,揉一揉。

d386d0334d2e446996eb0cce0925967c.jpg

其实按道理来说这个想法挺奇怪的,因为对于可爱的事物,本能应该是保护TA才对。但是,我们很多时候的第一反应,却往往是想上去捏一把。对熊猫是这样,对小朋友是这样,好像对其他任何可爱的东西都是这样。

那这种想法是正常的吗?不要担心,这不是“虐待倾向”,而是大脑在努力控制自己。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称为“可爱侵犯”,其实是大脑对可爱事物的过度反应。

当我们看到可爱事物时产生的毁灭冲动,被称为可爱侵犯(cute aggression)。这种情绪是指“在不带任何伤害意图的情况下,个体挤、碾压或咬可爱东西的冲动。”这只是一种情绪状态而并未发展到行为。产生“可爱侵犯”的情绪并不代表着个体会对小可爱们做出伤害的举动。

可爱侵犯背后的一个机制和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喜极而泣”“乐极生悲”现象类似,它被称为“情绪的双态表达”。该理论认为,对于一些人来说当某种刺激物使其产生某种情绪时,除了与他们的情绪体验一致的表达(如快乐时微笑)之外,个体还会产生另一种表达,而这种表达被认为与他们正在经历的情绪不一致。而积极情绪的双态表达正是可爱侵犯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当我们看见或者接触到令人愉悦的事物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能够参与调节大脑的运动、情感和奖赏系统,与行为、思维和情绪有关,而它正是我们愉快情绪的“催化剂”。然而,尽管多巴胺能够让我们快乐,却并不是越多越好的。过量的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从而造成个体易怒、冲动,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积极情绪的双态表达可以被视为我们身体的自救机制。当我们被可爱事物萌得晕头转向时,大脑检测到危险信号:注意!你已经快被萌坏啦!为防止大脑因为强烈的单一情绪而过载,神经系统就会及时启动,激活相反的情绪从而使个体的情绪状态达到平衡。所以可爱侵犯正是我们的大脑为了应对“应激”状态产生的自然反应。

另外,也有研究者认为可爱侵犯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当我们仅仅查看可爱事物的图片时,我们的保护欲会被激发,渴望去照顾他们、接触他们、保护他们;然而,由于可爱事物仅存在于图片中,这时个体的保护欲望没有办法得到表达和实现,造成“爱而不得”的受挫感。这时,挫败感就可能会被转化为侵略的欲望,从而导致可爱侵犯情绪的出现。

大家也可能产生这样的烦恼:当自己被可爱侵犯席卷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残忍、病态、暴力、不道德。事实上,可爱侵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一方面,这种情绪的产生具有普遍性,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惊慌,也不该对出现这种情绪的人加以指责。当然,前提必须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当我们看到可爱的东西时,不仅会想要揉捏他们,也会出现亲近和保护的动机。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种机制也是为了让人类对自己的子代产生照顾情绪,这样既会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也更有利于人类的繁衍。

总的来说,可爱侵犯是一种保护机制,是大脑尝试缓解或者发泄极端幸福感的途径。所以,当下次看到可爱的东西想rua时,不需要有罪恶感,但也不要rua得太猛哈。


相关附件: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Copyright © 山西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0351-7010200 Email:xuegongbu@s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