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西大学君宇网!
心海领航
您的位置:  首页» 心理健康» 心海领航
心理百科园 | 逃避社交的你,真的“社恐”吗?

最近网上突然“爆红”的热搜词——MBTI, 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点击与测试,“我是一个典型的I人哇”“嘿嘿,我是一个E人”等等,I人们常说:“不,不行,我社恐”,那所谓的“社恐”和我们在课本上所见到的“社交恐惧症”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认识“社恐”与社交恐怖症。

681366685d2a4cb1b5a5bb0e0211f479.jpg

1.“社恐”标签?
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情况:“比如在给领导、老师打电话甚至是发消息之前,都得做很久心理建设”“一站到台前就犯怵,上课肯定坐后排,害怕被点到”“很难主动开启一段亲密关系,佩服自来熟的人”……与此同时,几乎所有自称“社恐”的他们,也都有一个可以“肆无忌惮”聊天的圈子。
很大程度上,他们不是害怕社交,只是害怕与不熟的人进行社交、聊不熟悉或者不自信的话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I人们挂在嘴边的“社恐”并不是特指的焦虑型神经症,而是当代年轻人给自己社会退缩行为打掩护贴上的标签。对于那些“聊天局面很尴尬”的场合,他们总会用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来避而远之。
  2.什么叫“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也称为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在社交场合中出现过度的焦虑和恐惧。这种焦虑可能导致个体回避社交活动,影响其正常的社交和职业功能,具体症状表现:
  1)情绪症状:
在社交场合中经常感到极度紧张和焦虑,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担忧和恐惧;害怕被他人评价;常感觉自己不够好,怀疑自己的价值。
  2)行为症状:
避免参加社交活动,规避与他人交往;难以建立和维护正常的人际关系;对社交场合进行过度分析,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3)生理反应:
可能出现生理症状,如心跳加速、出汗、颤抖、口干等;可能经历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肌肉可能变得紧张,导致身体不适。 
  4)认知症状:
常常持负面的自我评价;过度关注自己的外貌、言行举止;在社交活动之前会出现预期性的痛苦感,甚至提前几天就开始焦虑。
  最后,无论是我们所常挂在嘴边的“社恐”还是“社交恐惧症”我们都需要认真对待:
究其原因,之所以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社恐”情绪,很多时候是人们害怕自己处于“社交失败”的境地。害怕说错话、丢面子,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害怕自己内心预想的“完美人设”落空。当不得不面对社交场合时,索性直接选择逃避社交,最终陷入了恶性循环。对于大多数轻度“社恐”来说,最好的医生就是你自己。首先要正确评价自己,积极调整心态,勇敢尝试,进行一些沟通交往的技巧练习,与内心“完美人格”和解。
  一旦这种“社恐”症状持续六个月以上,并且严重影响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时候,我们便需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患上了“社交恐惧症”,而当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向专业的心理医生求助来解决问题。
行动起来吧,以更加真实的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逐渐打开自己,摆脱孤独,“社牛——社交超能力”离我们并不远,做一个随时可I可E的最好的我们吧!


相关附件: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Copyright © 山西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0351-7010200 Email:xuegongbu@s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