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林足球》中有句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在这之后咸鱼便由名词变成了形容词,用以形容那些“没有梦想、不想动的人。”因此,在这个社会的很多人眼里,咸鱼意味着不上进不积极,没有目标、没有希望,一事无成。但是,现在喊着要当咸鱼、自称为咸鱼的年轻人越来越常见。这是为什么呢?
从小到大,社会上一直都在推崇积极向上的念头和拼搏不断的精神,我们接受的教育口号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一点后成了“高三背水一战,拼他个无怨无悔!”;到后来上大学,由于课业要求、学生会的事务、人际关系相处等等之类的事务,需要我们去满足他人的期望;工作成家后更不用说,压力成倍递增。按理来说,这些条件也算合理,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一旦我们真的认真去满足国家、社会和家人所给予的厚望,我们就会出现问题——内心麻木、思想停滞。因为没有人能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没有人能够像机器一样永不停歇,没有人能够像电影里面的英雄一样永远充满力量,这也导致人们的抑郁和焦虑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过,当了咸鱼后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宅在家做你喜欢的事情,你可以发呆放飞思想,你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你也可以去你喜欢的地方旅游,赏美景、品美食,你甚至可以去努力工作,只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为赚钱。这就是当咸鱼给我们的好处,我们可以放慢脚步,去发现生活的乐趣,体会大自然的美。再者,每个人都需要咸鱼时间,因为我们不可能永远奋斗、永远积极,永远寻找人生的真谛,永远在路上。我们可以有梦想,我们可以有目标,但它们不会因为我们适当的放松和休息而消失。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我们要学会积蓄自己的体力与能量,我们不能跑得太急,否则我们可能跑不完全程就会倒下,永远站不起来,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松自己的身心,生活中的事情才会变得得心应手。
《奇葩说》第六季里,也有关于“咸鱼”的讨论。李诞:“如果一条咸鱼的梦想,就是做咸鱼,那他跟人生赢家有什么区别?”薛教授:“辛苦未必让人痛苦,没有希望才让人痛苦。而满怀希望的辛苦,其实是很快乐的。”马东:“我们的路是往左走的,所以需要右边的灯光。一个社会在不停地说佛系的时候,可能就是最奋进的时候,是这个社会最辛苦的时候”。曾经也看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人生的烦恼,一半来自对过去的遗憾,一半来自对将来的焦虑。而作为一条“优良的咸鱼”,最优秀的就是:既不在乎过去、也不在乎将来,当下开心最重要。这与我对咸鱼的理解不谋而合: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感到快乐,用适合我的、我喜欢的方式去过这五彩缤纷的人生,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因此,我愿意当一条咸鱼,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