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会面临着诸多选择:今天在宿舍休息还是去教室自习?毕业该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未来要去一线城市奋斗还是留在家乡安逸生活?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不可避免地在每个选项后面添加这样的话:我该不该这样做,或者这样做对吗等疑问。
大家在做选择时焦虑不安,仿佛是比起我们内心想要的生活来说,更害怕选错。因为我们觉得错误的选择会带来比较糟糕的结果,而且在我们的认知中,选择似乎是非黑即白,只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每次做选择的时候,我们都需要花时间去思考究竟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选项才能带来满意的结果,起码在周围人看来是满意的。于是有选择焦虑的人,往往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选项或者回避选择,但最后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在今天,谁的选择做得又对又多,谁就更有可能在这个社会体制中胜出。所以在我们坚持正确的那个选择时,往往也表明,我们输不起。一旦“选错”了,可能我们会失去机会,还需要面对家人的质疑,以及无形中身边环境带来的压力。我们习惯性地把每个选择都看作对与错、好和坏与成功和失败,在思考的过程中,其余的可能性早被及时否定,甚至连我们最想要的选择也被压抑在脑后,因为正确的选择能够让我们获得认同,却也和真实的自我不断背离。
是否选择真的是非黑即白?而个体的真实自我是否也要一直被忽视和背离?如果我们以多角度去看待上面的选择,会有什么多元的答案?今天是一周的哪一天,我们这一周学习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今天的状态如何,基于这些思考来选择休息或自习;自己目前的能力和想要从事的工作能否匹配,自己的科研兴趣及能力如何,找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根据以上想法选择工作还是学习;未来你希望自己和子女有不错的资源和环境还是希望和家人待在一起,现在的年纪去奋斗几年是否有获得未来的可能,据此来选择一线城市还是家乡。
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最好,因为事情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选择的痛苦一方面来自于我们的贪心和完美主义,另一方面是害怕后悔。然而我们能做的是做出选择,并努力让这个选择变成足够好的选择。行行出状元,每个领域都会有领军人物的成功,那这些领军人物的选择在当时的时代看来就是正确的吗?其实不然,只要我们遵循自己内心深处做出选择后,不停地行动,给自己创造翻身的机会,终有一天,这个选择也会变成足够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