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怪诞离奇,亦或是绚丽多彩,总是有一种神秘的意味。古今中外,总有人孜孜不倦地探索梦境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分析心理学是如何理解梦境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将人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在冰山图中,最下层是无意识,是人格的深层部分。我们经历过,却已经忘却的事情,实际上很有可能储存在无意识中,并没有消失,依然以一种隐秘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不会被我们的意识所觉察。无意识占据了冰山的大部分,支撑起整座冰山。
实际上,无意识并非不可探知,它每天都在以各种方式试图被我们发现,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梦境。在梦境中,无意识会以一个可视化的方式,把这些体验和情感呈现出来,以体现和解决在白天的生活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梦是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通过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著名的分析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曾经说过——“无意识像风一样,只有梦能使其凝结”。分析心理学学派认为,梦是无意识的发出的信号,这些信号有时可以被意识接收,如果我们能正确解读信号,就可以知道无意识想告诉我们些什么。
那么我们要如何解读这些信号呢?
最重要的是觉察做梦时的情绪体验。有些梦会带给我们明显的情绪体验,也许是做噩梦之后的惊魂未定,也可能是迷失在迷宫里的彷徨和迷惑,又或者是在梦中体验到突然坠落的紧张与惊吓。梦中出现的情绪常常是愤怒、内疚、恐惧或某些欲望的宣泄,这可能是因为在白天的生活中,这些情绪不被允许表露,但情绪不会消失,而是被被压抑在无意识中,趁睡觉时意识的力量减弱,便在梦里活跃起来,希望被我们看见。如果想解读无意识的信号,我们就需要觉察到这些情绪,并思考:我在早年的经历中出现过这种情绪体验吗?如果出现过,是在什么场景下出现的?这是不是一个对你来说很重大的场景?你从这段经历里获得了什么?这些情绪背后可能是一次创伤,以梦作为切入点进行观察和思考,是疗愈创伤的好时机,如果在思考过程中感到迷惑,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梦是极其私人化和个性化的产物。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里特(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在他的作品《形象的叛逆》中表现出了一种直觉力。这幅著名的画作上只有一个烟斗,画下面却写着:“这不是一个烟斗”。同样,在梦境中,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个物品代表的象征意义,而不是物品本身。米歇尔·朱维特(Michel-Jouvet)讲述了自己的一个故事:哥哥去世后,他在梦里看见一只手,手指被砍掉了,躺在盥洗盆里。他对母亲讲述了这个梦,母亲告诉他,在他两岁时,刚刚学会说话,他曾称呼他的哥哥为“手”。米歇尔·朱维特的精神分析著作充满了这类小故事,今天,一些科学家会将其解释为“缺乏语言密钥情况下的复现表象的假设”。埃及跨文化心理学家托比·内森认为,“不存在典型的梦。每个梦都有着与做梦之人对等的独特性。”换言之,只有米歇尔·朱维特才能把梦见砍掉的手指与他的哥哥联系在一起。
从精神治疗角度分析,梦境与潜意识之间的联系被用于治疗某些心理疾病,例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在这种治疗方法中,医生鼓励患者谈论他们在梦中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帮助他们发现潜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种方法被称为梦境分析,它通过解决潜意识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冲突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的困难。